作者:宋佳烜
![]() |
“我的新书终于在保加利亚出版发行了!我想说,是那次中国之旅给了我全部的灵感。感谢这个优质的项目,也感谢你们的悉心安排。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有很多人跟我取得了联系,有学者教授,有基金会工作人员,他们都希望能够参与到保加利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来。我知道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将自己的研究继续下去。”数天前,我收到保加利亚学者多布勒夫的一封邮件,得知他在两年前受邀参加“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后开始策划、研究、撰写的书稿,终于在保加利亚正式出版发行,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2015年5月9日至17日,保加利亚外交部原副部长、著名学者多布勒夫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参加“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在为期9天的行程中,他访问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学术机构,与中国同仁开展学术交流;并赴河南安阳、陕西西安实地参访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秦陵兵马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9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让多布勒夫收获颇丰。
两年多的时间匆匆而过,但陪同多布勒夫走访北京、西安、安阳三地的种种情形却依然历历在目。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痴迷、对中国历史的关切令人记忆犹新;他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令人感动。
![]() |
多布勒夫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合影。 |
一、多布勒夫:没有架子的副外长和畅销书作家
拥有国际公法硕士学位,常年从事国际法、海事法、国际人权法相关工作,参与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有关工作,有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办事处以及驻英国、芬兰、匈牙利等国大使馆的工作经历,33岁即被任命为保加利亚外交部副外......如此丰富的政治履历,让要接待多布勒夫的我感到很多无形的压力。
2015年5月9日,在华侨饭店大厅,我第一次见到多布勒夫先生。高大英俊的他,举手投足间仍保有几分外交家做派,谈吐和眼神却俨然已是一位醉心于研究的学者——多布勒夫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与他的两个身份颇为相符。与想象不一样的是,一见面,他就笑着对我说:“我的朋友们都叫我瓦尔,你也可以这样叫我。”称谓的小小改变,让外长先生的形象瞬间亲民了许多。
多布勒夫说,自己与中国古代哲学可谓“缘,妙不可言”。一直以来,他都对哲学、数学、量子物理等学科有着特别的兴趣。在瑞典生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一本老子《道德经》的译本,从而对老子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在《道德经》中,他读到了很多似乎与前沿科学相关联的理念,这令他极为震惊。此后,他开始痴迷地收集各种版本的《道德经》,至今,他的收藏量已经达到120余本。“我辞去官职,潜心学术,恰如中国人‘入世出世’的更迭。我能够真切地感受这种处世哲学的精妙。儒道互补的思想,让人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皆能寻找到正确的生活态度,很有启发。”多布勒夫说。
“最令我惊讶的是,每个译本对《道德经》都有不同的解释。随着年龄、知识和经历的增加,同一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我想,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多布勒夫说。5年前,他开始通过电脑自学繁体中文,并尝试将《道德经》翻译成保加利亚语。在朋友的支持下,这部因兴趣而诞生的译著得以出版。一开始,多布勒夫对它的销量并不乐观,毕竟,保加利亚与中国相距万里,《道德经》更是冷门题材。意外的是,这本图书的第一版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销售一空,正在准备再版。“我开始认识到,人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是非常感兴趣的。”他说。
多布勒夫对中国的兴趣并不止于《道德经》,《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是他的最爱,《中庸》、《易经》、《孟子》、《孙子兵法》等也都有涉猎。此外,他还大量阅读外国期刊上有关中国的论文,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发展也颇为关注。1992年和1998年,在保加利亚政府任职的多布勒夫曾先后两次到访中国,但作为学者进行的这次访华对他而言,则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次行程让我真正有机会与中国人接触、交流,让我近距离了解真正的中国。”多布勒夫说。
多天的陪同让我注意到,在多布勒夫随身携带的背包中,有一本英译《道德经》。这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道德经》已经被他翻得很旧。与专家或陪同人员交流时,谈及有关《道德经》的话题,他总会拿出这本旧书,向对方求证其中的字句。
虽然通过自学,多布勒夫已经认识了很多繁体汉字,尤其是《道德经》中出现的字词,但口语交流对他而言仍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参访时,他见缝插针地向工作人员学习汉语,不时向刚见面的人“现学现卖”。他的发音非常标准,常常让听到他说汉语的人感到吃惊。在北京飞往西安的飞机上,多布勒夫一坐下来就拿出在北京买的汉语点读书,开始跟读,认真的样子令人感动。
无论在与专家座谈还是参访时,多布勒夫都表现得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我不是来演说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来求证一些问题。”多布勒夫说。在博物馆、遗产地参访时,他是腿脚最快的模范游客,总是紧跟解说人员,不落下任何一件展品或细节;在旅途中,他是最勤学好问的专家,不顾舟车劳顿,永远带着兴奋劲,与周围的陪同人员进行交流,谈到感兴趣的话题,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进行记录......“我想问一个问题”几乎成为他的口头禅。
那次访华之旅,多布勒夫很少谈及个人履历。他早年从政,仕途发展顺利,离开政坛后开始经商,在商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他遇人最喜欢谈的,仍是自己钟爱的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正如曾任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的尹亚利所回忆的那样:“我是通过时任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介绍认识的多布勒夫先生,我们聊过几次,感觉他研究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比较特殊,不是在重复别人的东西。他不喜欢多谈自己,但很能谈他的学术想法。我觉得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那种猎奇或者看热闹的热爱,也不是盲目的热爱,而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基础上的。”
![]() |
多布勒夫与工作人员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前合影。 |
二、中国之旅纪行
(一)安阳之旅让哲学研究更加具象
在河南省文化厅、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多布勒夫中国之旅的第一站锁定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2015年5月9日至10日,多布勒夫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对外文化传播中心的安排和接待下,前往河南安阳,探访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里城等文化遗迹和文博机构。
安阳拥有商代最早的都城遗址殷墟,也是甲骨文的故乡,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首个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落户安阳,安阳市博物馆、图书馆也落成开放,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随着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市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 |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
![]() |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此次参访的第一站,是多布勒夫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在那么早的年代,中国人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如此复杂的符号系统,让人难以置信。”他说。
![]() |
参访殷墟。 |
在殷墟,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不仅让多布勒夫感受到殷商文化的灿烂辉煌,也让他为中华文明沉淀的独特智慧而感慨。“我全然没有想到,竟有这么多能够证实那段文明真实存在的文物。”他感慨道。
羑里城的苍翠古柏间,多布勒夫参观了文王庙、演易台、《文王易》碑等景点,认真倾听“画地为牢”“文王演八卦”等传说故事以及讲解员对八卦卦辞的解释。“口耳相传的典故是人类拥有文字之前的无字史书,有些虽然无证可考,但我却愿意相信这些美丽的传说。”他在参观结束后说。在安阳博物馆,多布勒夫参观了正在展出的“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该展览共展出文物近4000件,年代序列完整,包含从旧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类文物。南水北调工程的壮举和大批填补中国考古空白的文物使多布勒夫受到极大震撼。
![]() |
多布勒夫参访羑里城。 |
多布勒夫还在安阳拜访了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刘继贤等专家,向他们请教有关甲骨文的问题。刘继贤现场为他题写甲骨文书艺作品一幅,并向他解释字符的意义,让多布勒夫对甲骨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参访途中,多布勒夫认真、执着的态度令人感动。只要进入博物馆、遗产地,多布勒夫就立刻切换为严谨的学者状态,目无他物、如饥似渴地搜索和收集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展台和展品,并不时紧锁眉头思考,向讲解员等陪同人员提问。一路上,他几乎用相机拍下了所有的展品和说明,就连博物馆门前的模型都不放过。为了抓紧时间,他经常小跑到展台前阅读说明、拍照记录,口中还常常自语:“这非常重要。”离开安阳时,他的手机内存卡都已被照片塞满了。